騎腳踏車,對減肥有用嗎?

撰文:

自樂活(LOHAS)在台灣興起之後,單車遂成為國人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國內也興起一股藉由腳踏車減的風氣,腳踏車是否真的對減有所幫助呢?讓我們藉由理論及所需克服的困難來探討一番。

        一般而言,減首先要知道的有兩件事,一、控制熱量的吸收,二、增加熱量的消耗。

一、控制熱量的吸收
依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不滅定理(這裡的能量等同熱量意思),當能量吸收大於消耗,能量會在體內儲存,而後轉化成脂肪,使體脂率上升;但是當能量吸收小於消耗時,自然會由脂肪轉化為能量,進而消耗脂肪。熱量吸收方面要兼顧新陳代謝與基礎代謝率的問題,這部份需要請教專業營養師。


[轉]節食加上運動改善肥胖者的體力

【24drs.com】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肥胖的老年人經常運動加上節食,比單做其中一項更能有效改善身體功能,對體力、平衡、以及步伐的改善更大,最重要的是可以在生活上維持獨立。


為什麼要運動? 你可能不知道的運動世界

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everyone that attended and contributed to the talk “Why exercise? The world of exercise that you may not know about” held in China Steel, Kaohsiung in February 23rd, 2011.


要談運動醫學前,必須先了解何謂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48),「健康不僅是為疾病或贏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 另外,普遍觀念的「無疾病」其實也只是健康線上, 較疾病傷害高一階的中等層次,人們的健康應該繼續朝著傷害預防,最終達到健康促進的宗旨。

什麼是運動醫學?

撰文:Flamewolf
圖:Flamewolf


大家聽到這麼名詞想到的是什麼?運動傷害?復健?體適能?還是健身房?其實都對,但都不完全對。

運動醫學(Sports medicine)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由醫學的角度提供人們在運動上的建議,以達到個別不同的目的」,而運動的目的是很多元的,隨著身分的不同,所需要達到的目標絕不會相同:運動員和上班族、健康的人和糖尿病患、年輕人和老人。依不同的需求可分為三類:(1) 運動傷害預防、治療,人體肌肉骨骼系統都有他在活動時的力學意義,不正確的姿勢、活動方式都是造成運動傷害的因素,這類傷害多是逐漸累積的;(2) 健康監督,運用生理學、營養學、病理學、心理學、臨床醫學等知識,提升運動參與者的生理機能,改善因疾病、老化造成的身體適能降低,減輕病理症狀,自我管理生活品質;(3) 競技體育,以提升競技體育能力為目標,提供良善的運動訓練環境、處方,研究運動禁藥、運動員的傷後重返運動場評估。

序曲 – 運動的 望 想 世界

撰文:Hans

         為什麼要運動這是自從近十年前,一頭栽入運動醫學世界開始,一直想要回答的問題。不只是回答自己的疑惑,並發現更多意外的驚喜,最根本的還是希望能夠提升台灣人的運動人口、運動風氣、還有最重要的是去改變國人對於運動的觀念。還記得當初在大學博覽會宣傳運動醫學時,正面的接觸到一般大眾對於運動的思維:「我們家是女兒耶女生也要運動嗎?」我們家那個很會念書耶,不用靠運動吃飯啦。」我運動細胞不好,不適合運動。」我兒子每天都在運動,這樣怎麼念書啊?這些種種的疑問,化成了種子,一直埋在我心裡。


        台灣人並不是沒有對運動的熱忱,反倒是隨著我們的選手在國際舞台上綻放著光彩,相信認同運動的人口也是在逐漸的成長的。當然,這是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除了那些所謂的「靠體育吃飯」的族群,在社會上絕大多數的觀念仍舊是把運動歸類於「休閒」與「娛樂」性質──換句話說,運動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必要的一部分。